贵州“黄果树”等众多风景名胜区遭抢注的教训
浏览 2202 次 发布日期:[ 2013-2-20 ] 字号:
“黄果树”注册商标达147种,“梵净山”达66种,“百里杜鹃”达33种……现如今,我省众多风景名胜区被抢注成商标,作为我省“名片”的黄果树景区,被杭州一家公司注册成兽药商标。(1月29日《贵阳晚报》) 我省是旅游大省,风景名胜区是我们宝贵的资产,一旦被外地企业抢注为商标,就成了他们的无形资产。由于我国商标法还没有关于原产地名称的规范,所以我们还不能从原产地名称权方面获得法律救济。即使提起诉讼,胜诉的把握也不大。一是因为该抢注商标经国家商标局通过法定程序予以核准,具备权威性;二是抢注商标的企业很多为外地企业,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案件由外地法院管辖,很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这件事反映出,我们对地理商标这一块还没有充分重视,知识产权的观念意识还不强。我们必须从这次事件上吸取经验,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政府和相关民间组织应积极鼓励本土企业申请地理商标,还要积极关注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特别是《知识产权报》,及时发现商标局公告,发现抢注现象。有关主体可以该商标侵犯名称权,或者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由提出异议,遏制外地企业的抢注行为。 消息援引:贵阳新闻网 ——贵阳晚报
下一个:周伯华会见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秦如培 上一个:中国首富宗庆后11项两会议案及建议
Copyright @ 2023 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1838122297@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2022002462号
未经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