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难点及对策
浏览 2487 次 发布日期:[ 2013-3-21 ] 字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树立品牌的意识普遍增强,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强有力的宣传推动,商标的国内及国际注册量逐年增加,然而在商标注册申请活跃的背后,一些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也逐渐增多,而执法力量的薄弱、执法资源的稀缺等对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商标侵权案件查处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件来源较为局限。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检查时,肉眼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对成千上万种注册商标,对一些商品所标注的注册商标根本无法辨别其是否侵权。以某著名品牌的洗化用品为例,在该洗化用品厂方打假人员到海安工商局投诉时,提供真假两种洗发液的样品,执法人员通过仔细对比并在厂方打假人员的指导下才发现某细小的商标标签差异,对于更具说服力的真假差别,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厂方人员也不便向执法人员透露。所以,注册商标这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护性的特点,决定了消费者以及执法人员难以辨别侵权商品及被侵权注册商标商品的差别,使得商标侵权案件的来源过多地依赖于注册商标所有权人的投诉或者举报。 二、执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商标法》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但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对于某些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涉及面广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单就工商行政管理一个执法部门或者特定某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商标侵权行为由于“名不正言不顺”,故而 “遮遮掩掩”,具备一定的隐蔽性。执法人员在市场上发现的侵权商品,有些往往是“冰山一角”,不法分子仅仅在店堂或者柜面摆放少量的样品,而大量的侵权物品存放于住所或者其他隐蔽场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必须对住所进行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配合,这就给了侵权行为人转移或者销毁侵权物品的时机。另外,由于大部分的制假售假窝点处在外地,而工商部门的监管属于属地管理,在发现商标侵权行为时,当地工商部门只能将少部分侵权商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而对真正的制假者却不能及时地进行查处,从而无法捣毁制假售假的“老巢”,从根本上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侵权商品重新流入市场的隐患仍未消除,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效率及效果难以保证。 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学习、注重积累,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应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网络、报刊、杂志、《商标公告》、市场巡查记录等多种途径,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搜集驰名、著名商标的基本情况。注重积累日常巡查以及案件查处所获得的线索与信息。对诸如商标注册人或被许可人提供的《商标注册证》、许可使用合同、联系电话、生产厂的厂名、厂址等这些商标信息要进行收集、台账登记、建档,以备今后执法工作中查用。 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社会影响。加大知识产权知识的保护宣传,强化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搭建平台,充分利用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各镇“工商服务站”、各村的“12315联络站”以及“消费者投诉站”,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举报,进一步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同时要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的积极作用,在会员中开展诚信经营、争做文明经营户的活动,督促倡导会员自觉做到不生产和销售商标侵权商品,发现侵权商品及时举报,让制假售假者无处遁形。 三、整合执法资源,全面打击商标违法行为,将制假售假“连根拔起”。加强与公安机关、知识产权、文化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从而达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从根本上捣毁制假售假的“巢穴”。 消息援引:江苏经济报
下一个:警惕把专利搞成新的“面子工程” 上一个:阿迪达斯控告国产“阿迪王”商标侵权
Copyright @ 2023 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1838122297@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2022002462号
未经贵州华信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